一家人的中国梦 | ||
| ||
月光下,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为80多岁高龄的奶奶过生日。身着红色唐装的老寿星今晚看上去格外精神、喜庆。大家围着她忙得不亦乐乎,拿蛋糕,插蜡烛,唱生日歌,热热闹闹、其乐融融。 “奶奶,该你许愿了。你看我,这样合十双手,闭上眼睛,默默地说出自己的愿望。” “我能有啥愿望?”奶奶不好意思地推脱着,却禁不住儿孙们一再要求,一边学弟弟的动作,一边对着蛋糕感慨:“老头子,你没福呦,看不到现在的好日子。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赶上了好时候,过得好着呢!” 奶奶出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鲁西南的一个小村庄,她从解放前那个风雨飘摇的动乱年代走来,亲身经历过战争时期的颠沛流离和日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也更懂得今天的安稳生活有多么来之不易。 18岁那年,奶奶嫁给了家里一贫如洗的爷爷,一场婚礼唯一的象征便是那间简陋的土胚房门上耀眼的大红喜字。没有热闹的婚礼、没有喜庆的音乐、更没有像样的家具…… 进门没几年,太爷爷、太奶奶相继去世,撇下了尚未娶亲的二爷爷和四个年幼的娃娃,奶奶便同爷爷扛起了一大家子的生活重担。 下地干活、洗衣做饭、张罗二爷爷的婚事、抚养孩子们长大成人……几十年如一日地为这个家操劳着。每每回忆起这些往事,奶奶总是笑呵呵地娓娓道来。日子再苦,却从没听她叫过一声苦。奶奶用她瘦弱的肩膀,为整个家撑起了一片天空。 衣食丰足,不饥不寒,这是奶奶的中国梦! 父亲是家中长子,为父母分担家务责无旁贷的落在了他年幼的肩膀上。自小经历过社会主义大建设、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和改革开放的社会起伏,父亲的肩膀更加强壮,但是也更沉默寡言,更多的时候,是在琢磨如何让一家老小生活的更好一点。 打从我记事起,父亲的印象多是傍晚蜡烛旁边吃饭边和母亲聊着地里庄稼长势、奶奶胃口是否好些、孩子考了多少分、是否多再多养几只鸡苗等家常。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是,这是一个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时代,一家人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头就盼个温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你们要好好学习课本知识,将来考上大学去吃城里谋事,为国家做贡献,也光耀门楣。 父亲是村里为数不多上过初中的人。那时候日子苦,每天天不亮就塞上两个窝头,几个人结伴走着上学去了。不管阴天下雨,从未耽搁过。父亲常说,那时候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是能去念书已经是很知足了,要知道就是那几个窝窝头也是一家人省吃俭用的才能有的啊。话里话外,能够听出父亲对于念书的珍惜和对家人的感激。因为上过学,村里红白喜事、租地卖粮等需要写写算算的事情,都是来找父亲帮办,看着父亲每天忙碌的身影,我心里也暗暗下定决心,要向父亲学习。 家人过好日子,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这是父亲的中国梦。 我是一名80后,也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一代,虽未能见证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但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80后的我们在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的物质文化成果的同时,也在为了心中梦想不懈奋斗着。 上学的时候,学着课本上抗日英雄、社会主义建设模范人物等先进事迹总觉得很遥远,但是不断翻新的校园教室、更新的教学设备、回家的柏油马路等一件件事,又让我们觉得国家在富强、人民生活在改善又是实实在在的身边事。对思想政治课堂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有了最初印象。上了大学,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了,接触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听到了各种各样对时事评论的不同见解,感受到了身边的百家齐鸣。在大学指导员的培养下,递交了人生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参加了学校党校学习,光荣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受父亲影响,一直牢记学好知识,为社会做贡献。在中国电建的大平台上,不断接受组织培养和关怀,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学习。我一直想,不论在生产一线岗位或管理服务职能岗位,如何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单位多做贡献?每看到单位新中标、项目成功履约、公司获得上级表彰奖励等,心中都无比激动自豪,看到公司改革发展任务重、业主工期催促等内外部压力,也会手握一把汗。作为单位的一个螺丝钉,我们要能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好,把自己的工作同上下游工作环节衔接好,与同事配合好,不给单位惹麻烦,就是在给单位做贡献。 踏实工作,在平凡岗位做出最大贡献,这是我的中国梦。 这是我们一家三代人的中国梦。其实,每个中国人的内心都有一个的中国梦。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腾飞跨越,人民生活日新月异,人人成功各得其所,老一辈的中国梦逐一实现,新一代的中国梦也已起航。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从老一辈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个人力量。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