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灾后重建焕新生——“9·5”泸定地震一周年回访 | ||
| ||
新华社成都9月5日电(记者叶含勇、胥冰洁、杨进)“太方便了,太高兴了!”9月5日中午,四川甘孜州磨西镇幸福新村(一期)安置点,“新村民”欧阳敏走进自家三层小楼宅门时,依然有些激动:“从新村开建就一直盼望着,过几天再简单添置一些厨卫设施和生活用品,我们就搬新家!” 欧阳敏的家此前在磨西镇摩岗岭村。2022年发生的“9·5”泸定地震,造成了11万余人受灾,5万余间房屋损坏,道路、通信、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她和家人在家园被毁后,自愿选择参与了统规统建安置房项目。 漫步幸福新村,以传统川西民居为蓝本,融入当地彝族、藏族传统元素进行的造型设计,让这里的地域文化特色很鲜明。水电七局现场项目技术负责人杜安朋介绍,新村安置房建设优化景观设计和生活配套,规划建设产业配套设施,今后将推动各处迁来这里的800多名“新村民”实现“安置+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一年局部开放、两年全面恢复、三年实现提升”目标,甘孜州已规划实施景区恢复和产业发展项目24个,正在加快景区旅游厕所、停车场、观景台、步游道等配套设施恢复重建,争取实现海螺沟景区今年底局部开园。 欧阳敏说,古镇是通往海螺沟景区的“大门”,住进新村后,她最想开一家民宿,亦住亦商。这其实也是灾后重建以来很多受访群众共同的“梦”。 在泸定县住建局等部门协调下,天池山组群众全部参加统规自建,在安置点建起一幢幢3层彝家风格的小楼,目前正在实施小区路面硬化等配套设施施工。 地震发生后,甘孜州坚持科学化组织统筹,清单化抓建项目,精准化保障民生,精细化拼盘资金,规范化监督管理,全力推动住房重建和城乡建设、景区恢复和产业发展、地质灾害防治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恢复重建工作提速增效。 网址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667878?d=134b2f9&channel=weixin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