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中国电建与南开大学校企战略合作,发挥京津冀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的平台作用,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5月8日上午,京津冀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2023年工作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南开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冯银厂,博士生导师鞠美庭教授,北方区域总部/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宋欣参加会议。 
京津冀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秘书长姚飞汇报了研究中心自2021年11月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南开大学邵超峰教授、王军锋教授分别从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和减污降碳实施路径两个研究领域做汇报交流,与会人员就2023年京津冀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重点任务、重点研究领域等方面展开交流研讨,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冯银厂对中国电建北方区域总部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国电建支撑推动南开大学“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谢。他指出,平衡好生态和能源的关系是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的关键,南开大学与中国电建要充分结合双方在生态环境、能源电力领域的专业优势,对接国家战略、对准社会需求,将学术前沿、科学研究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拓展合作内容,提升合作强度,重点就绿色能源、节能减排、矿山修复、生物质应用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和项目合作,为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鞠美庭表示南开大学将全力支持与中国电建的务实合作,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将学术研究与产业需求充分结合,进一步推动研究中心的合作发展。宋欣指出,本次会议对加深校企双方了解,推动双方务实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落实党中央主题教育要求中对“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具体实践。京津冀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在碳中和示范城市建设、碳中和评价体系研究、碳中和背景下电建“水能砂城数”创新业务探索、为地方政府提供碳中和咨询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他强调,研究中心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开展生态环境业务的模式创新,寻求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转化的实现路径,探索解决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治理资金缺乏的现实困境。研究中心要按照“走出去、请进来、聚焦点”的发展思路,在南开大学提出的重点合作领域外,聚焦土壤治理、海岸线修复、碳评价等业务,将学术研究与电建业务发展相融合,开创校企合作共赢新局面。南开大学、中国电建北方区域总部、中南院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